“
中国梦·老区行”活动由
人民日报《
环球人物》杂志社、
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与老区经济开发基金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,旨在通过对
老区的走访,把追梦和寻根结合起来,采访报道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成效,反映老区人民的生活现状,探寻追求真理、坚定信念、艰苦奋斗、百折不挠的老区精神,助力
老区人民实现幸福梦。
启动时间
“中国梦·老区行”活动于2013年7月2日在
人民日报社正式启动。
发起单位
中国老区经济开发基金管理委员会
参与媒体
......等主流媒体参与
启动会议领导
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李广琪
老区经济开发基金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杨葱龙
新华社高级记者、新华社全球电视点播台台长杨咏代表出征记者作了表态发言。
当日参加启动仪式的有各大主流媒体的负责同志、中国老促会的部分同志、部分
武警官兵代表。中国老区经济开发基金会 的理事长马守廷、副理事长
尹东风和高付学、
蔡东海等领导、机关工作人员与各分理处的负责同志也出席了启动仪式。山东潍坊老区建设促进会筹备组成员耿现江、
潘素梅和
山东阳春羊奶乳业有限公司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了启动仪式。
部分发言摘录
“很多老区民众生活水平相对较低,有的甚至还生活在
贫困中。让老区人民生活得更好,让老区经济发展得更好,让老区各项事业建设得更好,是
中国梦的重要一部分。举办“中国梦·老区行”活动,就是要把追梦和寻根结合起来,就是要让
中国梦点亮
老区人的梦,用老区人的梦丰富
中国梦。”
“全国目前有28个省、1599个县有革命老区,老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%,老区面积占全国的33%。因此,这次活动对于扩大老区影响,传承
老区精神,引导社会各界更多.地关注老区建设、支持老.区发展,帮助老区.人民尽快.改变贫困面貌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他说,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老一辈革命家在老区创造的丰功伟绩,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为中国革命所做的牺牲奉献,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对我们党和军队的养育之恩。”
中国老区经济开发基金管理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杨葱龙:
“走进
老区,深入贫困,本身就是我党群众路线的体现。希望通过这次活动,能唤起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区,扶持老区,传递正能量。通过我们
中国老区特产网 上线以来的实践证明,我们
老区的土特产品很受市场的欢迎,但因为资源的缺乏,经常会出现
供不应求的现象,因此在本次“中国梦·老区行”活动中,我们将大力挖掘各地老区特色产物,并通过完善当地收购、加工、销售产业链。以我们
中国老区特产网 这一
电子商务平台作为纽带,把
老区的土特产品销往全国、销往世界。进一步提高老区人民的生产量,从而提高老区人民的收入水平,坚持我们老区特产网所提出的“消费式捐款”理念,早日实现老区“输血”向“造血”转变。”
新华社高级记者、新华社全球电视点播台台长
杨咏代表参加媒体发言:
“作为主流媒体,能参与此次活动,深感使命光荣、责任重大。新闻媒体要通过此次活动,深入
老区,了解老区,宣传老区。通过自身体验和宣传报道,将中国梦和老区精神结合起来,不断创新传统教育、正面宣传的新形式,让老区精神为实现
中国梦注入新的强大力量。”
最后,
何崇元、
黄国柱、
李广琪、
石宝华、
刘爱成等领导上台按动了大型启动仪,宣布“中国梦·老区行”活动正式启动,并与出征记者合影留念。仪式结束后,由
开国将军们后代组成、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“
将军后代合唱团”也到场助兴,并演唱了《
中国军魂》、《
当那一天来临》等革命歌曲。为出征
记者壮行。
首批前往老区
人民日报 、
新华社、
解放军报 等新闻单位的记者,将深入
山东、
海南、
四川等地
革命老区采访,报道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,唤起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区发展、扶持老区建设。
老区行
“
中国梦 老区行”活动由
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、老区经济开发基金管理委员会与
人民日报社《
环球人物》杂志社共同举办,旨在通过对
老区的走访,报道老区经济社会
发展的突出成效,我们应永远不忘记老一辈
革命家在
老区创造的丰功伟绩,帮老区人民圆一个
中国梦。
在全国人民奋.力奔
小康、同筑
中国梦的征.程中,曾为中国革命做出无数牺牲奉献的老区更.是.让人牵挂:老区人民.生活得.怎么样,老区.经济发展.得怎.么.样,老区各项事业建设.得怎.么样?7月2日至8日,由《环球人物》杂.志.社、
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老区经济开发基金管委会主办的“中国梦·老区行”媒体采访团行程万里,一路寻根,一路追梦,从渤海之滨的沾.化到沂蒙山.区的安丘,从琼海.的
红色娘子军纪念园.到秦.巴深处的广元.旺苍,记录下老区新貌.和老区人民的.新生活。
老区行 第一站:滨州
【第一站,内容来源:人民网-人物频道部分摘录】提到
革命老区,人们理所当然想到的是交通不便,老少边穷的荒凉之地,而中国梦·老区行的第一站就让参与该活动的
媒体们吃了一惊。
炎炎夏日下,我们来到了
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,整齐划一的楼房,美丽繁芜的小花园,让人感觉到一丝凉意。当年,在渤海区这片土地上,许多子弟群众为
抗日战争、
解放战争献出了血汗,甚至生命。这里一份份珍贵文献:日伪造的纸币、老区人民为前线官兵洗衣服用的小木棍、士兵行军打仗市盖的绿色小薄毯……都在默默诉说着
渤海老区的光荣过去。而这些用于参军的
革命精神依然保留至今。
在随后的会谈上,我们有幸见到了在战争年代为
祖国奉献生命的烈士家属。山东滨州沾化县泊头镇共有36个村,3.2万人口,在这个以
参军为荣的地方,历次战斗中烈士人数达137位,如今虽是
和平年代,1年中也有十多人参军。其中,泊头村更是典型,光这个村就有烈士14名。其中一位叫范德平,18岁时参加革命,在淮海战役中身负重伤,去世时仅24岁,好在他留下了
子嗣。如今,他的儿子范乃功虽然已经64岁,看上去却精神矍铄,谈吐自然大方,还在镇政府任职。和许许多多中国的农民一样,范老一生为农,种
小麦、
玉米、
棉花……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。因父亲离世时还很年幼,对
烈士父亲的记忆已经十分模糊。谈到如今的生活,范老感概:作为烈士子女,每月有130元补助,加上自己的种地收入,生活
温饱完全没有问题。说完,他面露难色地表示,生活虽不成问题,因病致穷却难以避免。“新农合”推出以后,农民只需付30%的医疗费,但万一得了慢性病或者大病,根本无力支撑。
随后,谈到自己的子女,范老和天下父母一样,露出欣慰的笑容,3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,女儿嫁在村里,可以侍奉左右尽孝,儿子出去打工,已经买了房成了家。在
沾化这样的
农业大县,“多少干点事就能吃上饭”,想到未来,这位六旬老人还是信心多过担忧,对生活怀有感恩和希望。
我有个干娘
活动团队的大巴车一路行驶,一片片绿化带,小公园、宽阔的柏油马路,这里完全不能同记忆里
老区的泥巴路,矮瓦房联系起来。不一会儿,我们来到了一个住宅小区,拜访
沾化县元人大副主任薛贵生老先生。薛老今.年已经85岁高龄,他一件蓝色棉布衬衫,
军人曾经的气概还依稀可辨。耳聪目明的他坐在敞亮的客厅里讲着他的革命往事,有些事在记忆的洪流中已经模糊,可是薛老永不会忘记他的干娘。13岁时他当上了
光荣的小八路,1945年的一次
突击战改变了他的一生。
当时,
日本式机械化部队,而我军只是
小米加步枪。5.月27.日凌晨,日军突然发动袭击。薛贵生所在的沾阳棣独立营英勇反抗,无奈武器悬殊太大,还是不敌
攻击,
营长当场牺牲,队伍中20多人负伤逃脱。薛贵生左脚脚踝和大腿处各中了一枪,他一瘸一拐地摸索着,想跑到村庄里
避难。突然,他碰到一条凶狗,对他狂吠不止。又累又痛的他心想,算了,要不就跟着狗走试试。没想到,这一走让他碰到了日后的干娘。薛贵生跟着狗走到一户农家院中,一位老太太循声走了出来,一看到满身是血的
薛贵生,老太太立刻扶着他进屋,在用砖垒的搁
粮食的地方铺上一条褥子,给了他半个饼,里面还夹了
咸菜,让他安心躲着。不一会儿,老太太又拿来一个红泥壶,里面有半壶水,她叮嘱道,实在渴了再喝点。这位老太太知道,对于流血之人,水喝得多,血液流得多。
天快黑的时候,屋外围满了人,连房顶上也站了人。薛贵生心想完了,没想到进来的是自己人。老太太进屋后,抬着担架的人也跟来了,他们七手八脚地帮薛贵生上担架,随后便架着他到了村里小庙前的广场上。这里已经变成了伤员聚集地,薛贵生难过地看到一些战友的尸体孤零零地躺在南边,而还有气的躺在北边。受伤的实在太多了,到了
救护站,医护人员一把剪刀剪开薛贵生的裤子,在腿上擦上碘酒,棉花上沾满了血,连夜,他就被送到了100里地外的根据地王尔庄。
住院的日子里,薛贵生一直没有忘记那位救他一命的老太太。不久,
部队来看伤员,看到
薛贵生后,便让他回部队。他拄着拐在部队做一些杂事。一天,队里一个人问他:“你知道你当时藏在哪里的吗?”
薛贵生毫不迟疑地说:“我知道啊。”他便靠着记忆寻到了那件熟悉的院子,看到了救他的老太太,并认她做了干娘。接下去的日子里,薛贵生一直把干娘当亲娘看待,她的子女也如同他的兄弟姐妹。逢年过节,薛贵生没有钱,便送些
面粉和糖块给干娘。干娘舍不得吃糖块,偷偷地把糖块放在袖子里,时不时拿出来看看,逢人还止不住
骄傲地称是自己孝顺的干儿子给的。
茫茫枣园连天碧,串串琼珠接地红。每当10月来临,
沾化县就忙开了。一片片种满
枣树的果园里,农民们成群结队地开始摘下他们引以为豪的冬枣。这种又脆又甜的冬枣享誉海外。连吴官正尝到后都赞不绝口,称这种枣有三好:易消化、
催眠和美容。
然而,二十多年前,这种枣根本无人知晓,而沾化也一度被认为是贫瘠之地。
沾化的土壤以前是片沙碱地,种什么都不行,每年的绿化面积都是倒数。环境差不说,土里种不出东西,农民的日子也是困苦交加。1984年,县里开展了枣树资源普查。检查官员走到一户人家的庭院,惊讶地发现已经严冬时分,院里的枣树居然还结着枣子。一问之下,知道是
冬枣,冬天才结,摘下来尝了一口,这个枣居然口感优于其他枣,特别好吃。于是,他们摘下了几十个枣子,送往北京,让专家检验。结果出来,所有人都无比欣喜,这种枣的营养极其丰富,
维生素C的含量居然是
猕猴桃的8倍。县里很快发现全县共有56棵这样的枣树,但是没人知道这种枣树是不是只能在院落里生长,而不能
移植到农田中。
为了推广,也为了给县里的土地一个起死回生的机会,全县把村干部、党员叫来,命令他们必须种
枣树。没想到,这一种,就是6年,居然都不结果。好在,北京的专家又伸出援助之手,在他们的帮助下,这些冬枣树茁壮成长,而且市场反应好得惊人,90年代初,一斤冬枣就卖到120元人民币,要知道,这与当时一个月的薪水都有的一拼了。
冒着灼眼的阳光,老区行的团员们来到了海滋公司的枣田。负责人朱吉叶告诉我们,现.在.冬枣已经全部是有机生产。土地在有机肥的改善下变得更加松软,一棵棵一米多高的冬枣树上挂满了黄色的沾虫板。“现在农民变成了我们的产业工人,每月有2500元的收入,枣子结果后,公司会以高出市场价2元的价格收购,农民人均年收入能到7500元。”朱吉叶说。确实,眼前一片郁郁葱葱,完全不见了过去的荒芜。矮矮的
枣树都是
嫁接而成,而这些嫁接非常复杂,都是在专家指导下完成的。朱吉叶的公司有1600名工人,大多数原来是普通农民。她把他们集中起来培训,发放免费刊物,告诉他们种植的方法和技巧,促生了这一富民产业。(《
环球人物》杂志 记者 王寅佳)
老区行 第二站沂蒙山
一只羊改变了整个老区面貌
【第二站,内容来源:人民网-人物频道部分摘录】告别了炎炎烈日,老区行的第二天,天居然下起了毛毛细雨。老区行的媒体记者驱车前往山东最为知名,却也是最为贫穷的沂蒙山区。一路上,四周郁郁青青,真应了那一句“齐鲁青未了”,而让我们惊讶的是,在据说是最艰苦的山区,路况却不算差,好多路还是水泥铺成,虽然下着雨,既不泥泞也不颠簸。没过多久,远处仿佛传来了一阵阵“咩咩”的养叫声,下车一看,完全不是山区的模样,水泥路、整齐划一的平房,周围点缀着绿树鲜花,白色的奶羊雕塑映衬其间,这就是我们一行的目的地——阳春乳业在安丘柘山镇打造的奶山羊养殖示范基地。
一只羊致富老区
“
沂蒙山穷主要是两点,第一,深山里不通路,交通不方便,第二,山里没好地,种不了庄稼。”
军人出身的董玉坤声如洪钟。这位30多岁的男子一脸正气,虽然离开军营多年,无论是走路、说话还是办事,还是一副军人作风。两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,没有路,也不通水电。
董玉坤自己不声不响地拉来电线,安上管子通了山泉水,短短时间里把这里打造成了一片奶山羊养殖的“教科书”。
年纪轻轻便成为阳春乳业董事长的
董玉坤对自己的成就毫不在意:“光赚钱没什么意思,大家一起做些有意义的事最重要。”他所说的这件有意义的事便是靠养奶山羊,让老区百姓走上致富之路。
董玉坤出身农家,长大后入伍当兵,1998年,部队提出了让全队喝上新鲜牛奶的任务,董玉坤想尽办法,克服了诸多困难,在军营里养上了许多
奶牛,圆满完成了任务。转业后,整整30岁的他开着车在
沂蒙山闲逛,让他难过的是,在这里,除了
老弱病残,就是
留守儿童,这片贫瘠的土地逼着所有的青壮年出去
打工。谁不愿意呆在故乡?谁愿意留下
孤儿寡母,独自在外漂流?回到家后,朱玉坤沉思许久,不久,他想出一个点子:养奶山羊产羊奶。
2002年,他辞去人人艳羡的公职,开始自己创立公司。“为什么选择
羊奶,除了市场的原因,,最重要的山区和羊的关系。”董玉坤娓娓道来,羊比牛干净,吃
玉米秸秆,免去了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,羊的粪便还可以用来改善土壤,实现了既盈利又环保。还有一点是,这里的农民有养奶山羊的传统,羊繁殖快,小羊过了1年就可以产奶,可以说是几何数增长。
然而,中国的农民害怕风险,愿意主动尝试的人很少,董玉坤便挨家挨户去问。他还记得曾经去过临沂一个村庄的一家农户,尽管已经有心理准备,进屋的时候他还是吃了一惊。该农民姓孙,一家三口睡觉的褥子居然是装着小麦秸秆的大化肥袋子,大冬天,这里没有烧炕,也没有生炉子,董玉坤冻得直发抖,而这一家3口居然只有一床被子,儿子在外面上学,每次回家,怕被同学笑话,也不把被子带回家,老两口就那么一直忍着,觉得捱过去就好了。09年12月,董玉坤给这户人家送去了30只
奶山羊 ,不要一分钱,他们只要割点
玉米秸秆,把羊喂饱,产出的奶就能以一斤2.5元卖给董玉坤。董玉坤的奶山羊是山东著名的文登羊,最初由
传教士带到中国,产奶量很高,一天一只羊能产5斤奶,一年刨去成本,纯收入一只羊一年就是1500元,这样一年下来,孙老就赚了4万多。他一人富起来后,很快村里都开始养起了
奶山羊。许多在外面打工的人也回来了,家不再是贫瘠之地,反而变成了孕育财富的宝地。而这些老区人对董玉坤也怀有浓浓的感激之情。每次董玉坤到老孙家,质朴的老孙和家人总是用最淳朴的方式接待他,老孙媳妇每次都是急急忙忙去抓鸡招待他,手上被抓得一道道痕。另一户家人一直把自己家母鸡产的鸡蛋攒下来,自己舍不得吃,等董玉坤去的时候,硬塞给他。这些人质朴的温情深深地感染了董玉坤,也让他下定决心,继续把阳春乳业做大。而他也实现了这个愿望。前不久,老促会来
阳春考察,一路上一片荒芜,来到这却是一副现代化的新兴产业。
董玉坤在公司里给退役老兵安排就业、在
沂蒙山区建基础设施,他的真诚与远见让老促会的人深深地感受到,这是一个可以被复制的模式,完全可以用于中国多个贫困老区,帮助他们
脱贫致富 。不久前,老促会与董玉坤签订协议,以2+2+1的方式分3年投资5个亿,很快,阳春乳业 就将在A股上市。
养羊挤奶一条龙
我们来到基地的羊棚,惊讶地发现,这里居然没有什么
异味。被分隔成几块的羊舍里,奶山羊白色的羊毛柔顺光亮,说明它们非常健康。它们或闲庭信步,或低头吃草,或彼此挤着玩,看到人一点也不怕生,完全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。它们下面是一块板,上面布满了边长1.5厘米左右的正方形,羊的粪便可以从这些洞中漏下去,底下的自动刮粪机定时刮粪,再集中处理,变成
有机肥料,既消除了异味,还有了天然
有机肥,可以进一步改良土壤。
这里的羊每一只的耳朵上都挂着一个醒目的黄色小牌。“我们
基地的每一只羊都有‘
身份证’,它的来源、产奶量、甚至脾性都一一记录在案,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马上追溯到源头。”虽然这些专门产奶的羊个个精瘦,但是奶却非常丰富,工作人员指着一只羊说:“这只羊已经到产奶时间了,起码有15斤奶。”
我想捐点钱
一位在基地
养羊的工人笑盈盈地向我们走来,她的屋已经安在了羊棚,粉红的床单被罩,打扮得和公主房一样。这位懂生活情趣的女子叫尹荔香,表情从容,完全不怯生。“我儿子已经26岁了。”周围的人都惊呼了一声,她看上去最多就三十多岁。“我儿子在
事业单位上班,我们都给他盖了新房,买了车。”尹荔香骄傲地说。原来,她和许许多多老区的农民一样,丈夫在外面打工,一年省吃俭用省下2、3万,这笔钱对村里的人已经是一笔巨款了。她则在家养几只土羊,种点花生,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。2011年,董玉坤找到她,问她愿不愿意养羊,羊棚、水电都不要钱,只要出力养羊,一年赚得比打工还多。“我一开始根本不相信,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,不要一分钱。后来,我想了想,干脆赌一把,要是不挣钱,就当玩了一年好了。”一开始,
董玉坤给了她60只羊,因为
山羊从山西过来,水土不服,第一个月产奶很少,尹荔香抱着迟疑的态度继续养了两个月,没想到,第三个月,她就赚了1万多,她欣喜若狂,赶紧又买了100多只羊,当然这笔钱不用她出,
董玉坤提供
无息贷款。(《
环球人物》杂志 记者 王寅佳)
第三站海口
发展较快仍需各方帮助
【第三站,内容来源:人民网-人物频道部分摘录】海风习习,
椰树芬芳,满眼蓝天白云,
老区行一行人来到了让人神清气爽的海南,并有幸采访到了海南省老促会名誉会长
王信田。
虽然年事已高,王老精神很好,说话虽慢,却中气十足。“海南可是
烈士洒满热血的宝岛啊,战争年代,这里有2万名烈士,被日寇杀掉的百姓有50万人,而当时整个海南岛的人口才250万人。”提到海南老区曾经为革命的牺牲,王老显然有些动情。
他向我们介绍了十一五期间,
海南老区取得的成绩:农民收入增长,总共脱贫老区贫困人口超过18万人;老区特色产业发展较快,比如
儋州市的一个村共399户,但近300户都专门建起了海南知名的
花梨木工艺品加工坊;老区建设了不少具有当地乡土风情特色的文明生态村;基础设施日渐完善,通电率已经达到100%;公共服务发展也较快。
然而,
老区相对非老区地区而言,差距还是很大。王老称,原因主要是几点。首先,不少领导对
老区既没有足够重视,认识也不够。一次,
海南的一位
常务副省长出席老促会的汇报会,结果从会议开始到结束,他一次也没有说对老促会的全名——老区建设促进会。王老指出,不少领导走的是形式主义,并不是真的关心老区。其次,对老区的投入不足。海南有许多革命文物。其中
海口市的一座小庙建于1931年,当时革命先烈们常常在这向老区人民宣传思想理念,如今这所庙早已年久失修,破烂不堪,老促会提出修庙,得到的答案却是没钱。“不是真没钱,万把块钱,三公经费挤点出来不就行了。”王老直言不讳。
想到现.在
海南老区的几大难题,王老的眉头皱了起来。“第一是行路难,如今
东方市的一个村还没通路。”王老说。而喝水也是个问题,现.在老区还有64万人没有喝上安全水。看病更是大问题,虽然老区许多村都建了卫生室,但“没有医生护士,就一个空屋子”。最让王老痛心的是上学难。“我们去过一个初中,一张桌子坐10个学生,书都摆不下。住宿的孩子更可怜,一张小床要睡两个孩子,海南这么热,这些孩子多难受。”海南的基础设施亟待改善。王老告诉我们,他们之前去了一个村庄,家家户户都没有厕所,整个村也没有公测。男男女女只好在野外上厕所。
对老区怀有深厚感情的王老总结道,最好要依法来建设老区,立《老区建设法》才能行之有效。领导要多多重视,增加
财政收入,派人才,对老区对感情,动真格地做些实事。“现在领导干部退下来都是
高尔夫球场,我建议少搞高尔夫球场,既占地,草坪用的化肥还会
污染地下水。我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公务员,在职退休都别打高尔夫,有时间多来老区看看,这里没路,来看还能锻炼身体。”王老半开玩笑却情真意切地说。(《
环球人物》杂志记者 王寅佳)
“消费式扶贫”助老区
中国老区特产网开创“消费式扶贫”新模式 年销售额1.2亿
人民网海南视窗2013.7.15.(记者
宁远)可曾想过,你的一张
网络订单就可以帮助大山深处的
革命老区人.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……海南一家网站就创新性地提出“以土特产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”的理念,开创了“消费式扶贫”模式,并在一年内实现销售额1.2亿元。近.日,设立在
海口的
中国老区特产网CEO徐安心向媒体讲述了这家网站的创业历程。
让老区土特产走出“大山”
在中国,目前有28个省、1599个市县有
革命老区,老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%,
老区面积占全国的33%。在这些革命老区,英雄.的人民为了中国的.独立和解放事业,不惜抛头颅、洒热血。
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的今天,多数
革命老区受地理位置、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约,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迟缓。
同时,大部分革命老区拥有品种繁多的各种名优特产资源,常常因有货.卖不出,结果金银财宝变.成了树皮烂草,让革命老区土特产.走出大山进入大市场,无疑是.开发老区经济的一条长远捷径,也是助推革命老区人民致富的暖心战略。
因
革命老区大都集中在交通、信息都较为闭塞的老少边山区,物流.滞后,土特产企业普遍.规模较小,多数还处于家庭作坊阶段,商品.市场意识差,市场推广手段落后,制约着土特产长期走出当地市场,更不用说流向国内国际大市场。
大部分革命老区土特产进入中心城市市场,难以找到合适的渠道,尤其是进入大市场需要缴纳各种各样的费用、高昂的物流成本,当地企.业及农户根本无法承担。即使自.建渠道将.其运到中心城市市场,也难以卖出好价钱,甚至会.被怀疑为冒牌货。
为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,改善
革命老区人民生活,帮助
革命老区人民实现
致富梦想,
海南佳友国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、中国老区土特产网负责人杨葱龙带领他的团队,在从
五指山到
沂蒙山、从
金沙江到
万泉河,深入700余个
革命老区县市、7000余家企业工厂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,决定创办
中国老区特产网,用
电子商务平台让老区土特产走出“大山”。
“让革命老区土特产真正走出当地市场,运用B2M2C电子商业模式平台真正解决好这一问题,这无疑是一次‘摸着石头过河’的有益尝试。”
中国老区特产网CEO徐安心满怀感慨地说。2010年,他们尝试从延安引进一些土特产放到网上进行自营,率先在海口.开了3家专卖店,其中一个位置较好的店高峰时.一天的
营业额超过3万元。有时,一些老区土特产刚上架便.很快就被抢购一空。
一路攀升的业绩,坚定了大家做革命老区土特产的信心。2011年3月12日,针对我国
土特产品销售现状,中国老区特产网正式落户
海南国际旅游岛,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土特产带动老区经济发展的观点,率先将.公司发展与.老区产业开发、经济发展、农民脱贫致富有机.结合,提出并.实施了“种、养、产、销一体化可.持续发展”的生态农业工程,制定了“网店(
中国老区特产网 +实体连锁店)”的B2M2C商业模式,打破了中国土特产品的传统销售模式。同月,网站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老区的几百家企业参加的招商会,现场与30家大小企业现场签约。
为有效解决革命
老区对电子商务不熟悉的突出矛盾,
中国老区特产网 自掏腰包给有意加盟的客户做培训,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加盟客户人人善于运用电子商务手段,线上线下.结合,用B2M2C的.模式,为革命老区土特产.打造一个商务平台,推动革命老区土特产走向全国.市场。
一年创造1.2亿销售额
历经一年的发展,
中国老区特产网 开辟的革命老区土特产
电子商务模式真正给革命老区带来了红利。据徐安心介绍,目.前中国老区特产网的供货厂家遍布全国28个老区省份,达200多家,仅去年一年就实现销售额1.2亿元,开创了对老区“消费式扶贫”的新模式,让老区特产.遍布全.国各地,真正.拉动.了全国革命老区.的.整体.经济收益。
徐安心说,作为中国老区特产在电子商务市场的重要开端,
中国老区特产网 上线伊始便承载着“服务三农、关注老区、助力老区经济发展”的使命,为老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给老区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从建网之初,他们就提出“以土特产带动老区经济发展”的理念,形成了独特的“消费式捐款”观念,以拉升消费的方式助推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。你作.为一个消费者购买.老区的特产.越多,老区生产厂家.也就生产的.越多,老区的.农民就种植的.越多,从而真.正.现实向老区“
输血”到“
造血”:“土特产开展电子商务,由于省掉了诸多中间环节,销售价格会比传统渠道要低很多,常常以物美价廉取胜,尤其是大家在消费老区土特产时,不仅让土特产要走向全国市场,而且也在帮老区人民提高收入,真正带动了
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。”(通讯员陈千学)
造血老区
【内容来源:
人民网】 2013年7月5日“中国梦·老区行”前往
中国老区特产网 所在的工作地点,负 责 人徐安心向记者们介绍了中国老区特产网的情况。在电商行业激烈竞争的今天,老区特产网创新扶贫模式,扮演土特产和消费者之间的中间人,帮老区人民在网上卖土特产。目.前,网站已有300多家
土特产企业加盟。这一数量还在增加。
徐安心坦言,
老区的
土特产确实好,但酒香也怕巷子深,东西卖不出去,全砸在农民手里。做
网站的初衷一方面把老区的好东西聚起来,另一方面也让消费者能吃上无污染、原生态的土特产。在谈到企业的选择标准时,徐安心表示会严格把控入驻商家的资质。对于老区的企业、个体商户,他们会提供全天候的技术支持引导。成功加盟企业的产品,网站会根据它的特色在做个性宣传。
网站通过“卖特产与买特产”真正让老区企业和个体商户实现增产、增销、增收,让输血老区变为造血老区。而
消费者在点击鼠标下单的时候,其实也是为老区贡献了一份力。徐安心笑侃“这是一种消费型捐款”。
重走老区路 共筑中国梦
核心阅读
在全国人民.奋力.奔小康、同筑.中国梦.的征程中,曾为中国革命.做出无数牺牲.
奉献的老区更是让人牵挂:老区人民.生活.得.怎么样,老区经济.发展得怎么样,老区各项事业建设得怎么样?
2013年7 月2 日至8 日,“中国梦·老区行”媒体采访团行程万里,从渤海.之滨.的沾化到.
沂蒙山区的安丘,从琼海的
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到秦巴深处.的广元旺苍,一路
走访带领老区人民
致富的企业公司,探望.健在的老红军
老八路,拜谒烈士陵园,一路
寻根,一路
追梦。
一只羊致富老区(部分摘录)
“今年纯收入能到30万了”
“去年我家养羊赚了十几万,今年养的又多了,纯收入能到30万了。” “那你赚这么多,你儿子现在是不是啃老啊?” “是啊,可是我们有这个能力。我儿子在事业单位上班,我们给他盖了新房,买了车。”
在山东安丘柘山镇虎眉山南麓阳春乳业“十万只
奶山羊养殖示范基地”的两排羊舍之间,大老子一村村民
尹立香撑着雨伞乐呵呵地和记者聊着天。她的话引来一片笑声。
2011年以前,尹立香和许多
老区的农民一样,丈夫在外打工,一年省吃俭用能攒下两三万元的“巨款”,她则在家养几只土羊,种点
花生,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。2011年,山东阳春羊奶乳业公司找到她,问她愿不愿意养羊,羊、羊圈、水电都不要钱,只要出力
养羊,保证一年赚得比打工还多。“我一开始根本不相信,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?后来又想,干脆赌一把,要是不挣钱,就当玩了一年。”她没敢多要,“买”了60只羊。没想到,第三个月她就赚了1万多。欣喜之余她赶紧又买了100多只羊,这笔钱公司提供无息贷款。如今,尹立香养了400多只羊,每天她和丈夫的工作就是割草、挤奶。基地四周漫山遍野都是羊吃的
玉米秸秆,不少老乡和她熟了,还会把
秸秆送上门。有时忙不过来,她会雇两个人,每人每月发1500元工资。
6月底,
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 与阳春乳业签订协议,3年投资5个亿,帮助公司做大做强,尽快在A股上市,造福更多的老区人民。
销售绿色、原生态、健康的老区产品
随着
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,来自革命老区的土特产产品也搭上了电子商务的“快车”。而编织这张网的就是位于
海口国贸路的
中国老区特产网 。
走进国贸路海崖大厦5楼,工作人员在各自的电脑前忙碌着,或增添分类,或核实特产信息,或与客户电话联系。总经理徐安心介绍,老区特产网突破
传统销售模式,将公司发展与
老区特色产业开发有机结合,联合全国老区旅游食品企业、种养殖基地,倾力打造集老区土特产、旅游商品、礼品等特色产品和文化为一体的新型网络加盟连锁购物平台,销售
绿色、
原生态、
健康的老区特色产品,为所有加盟商和
消费者提供一个
安全、贴心、快捷的网购特产平台 。
中国老区特产网承载着“服务‘三农’、关注老区、助力老区经济发展”的历史
使命,为老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,也给老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
收益。目.前,中国老区特产网 供货厂家遍布全国28个省份,仅去年一年就实现销售额1.2亿元,开创了对老区“消费式扶贫”新模式,为老区经济发展和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插上现代化的电商翅膀。
一个学堂传承老区(部分摘录)
“艺术和科技是我们的特色”
刘瑞龙红军小学,掩映在四川广元
旺苍县红军城内。学校占地面积不大,但白墙蓝瓦的教学楼整洁悦目,列宁小学旧址旁的红色记忆墙更让人肃然伫立。
走入教学楼,红色走廊两边,
革命先烈的故事,模糊的革命老前辈照片,无不展现这所
革命小学的特色。
在二楼的书屋,一本本书整齐地放在书架上,因为书太多,不少书只好用塑料盒装好摆在角落。“树桩”椅子,彩色壁画,整个书屋充满生气,一个小男孩正捧着书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,丝毫不为我们的闯入所打扰。
在科技作品展览室,包装盒制作的机器人、正在睡觉的陶制小猪、木棍削成的中国龙……孩子们精心制作的作品生动有趣。
“艺术和科技是我们的特色。”校长黄先友自豪地向我们一一介绍学校组织的小红军体验节、小博士科技节、小白杨艺术节等特色教育活动。大家边听讲解,边翻看起《红土地》、《中国梦,红军城孩子的梦》等校办刊物。
红色教育彰显特色,素质教育效果明显。在这里,我们看到了老区明天的美好未来。
一条心同奔小康
“全国走一步,我们要走两步”
行走老区,我们呼吸着老区的新鲜空气,感慨着老区的绿色生态,惊叹于老区的日新月异;我们也惊讶于老区的相对落后,心痛于老区人民生活的相对贫困;但是,我们更被老区人民求跨越、奔小康的迫切心情所打动。
行路难、喝水难、看病难、上学难……说起海南老区的几大难题,海南省老促会名誉会长
王信田老人的眉头皱了起来。
在四川广元,如今的
贫困人口依然高达26%,人均
GDP只有全国的40%。未来8年时间里同步实现全面
小康,这就意味着今后必须保持14%左右的经济增速。四川181个县,老区有80多个县,而全国目前有28个省、1599个县有
革命老区,
老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%,
老区面积占全国的33%。
“就发展步伐来讲,全国走一步的话,我们要走两步才赶得上。”四川省老促会会长
冯元蔚老人说。这位
彝族老人呼吁要加大对老区的宣传,引导.社会各界更多地.关注
老区建设、支持老区发展,帮助老区人民尽快.改变
贫困面貌。老区人民自己.则要发扬老区精神,要
自力更生,迎头去赶。“不光是
四川,全国
老区都一样。老区要有大发展,面貌要有大改变。”
深入
老区,了解
老区,宣传老区。让
中国梦点亮老区人的梦,用老区人的梦丰富
中国梦 。(记者
杨 义)
助推革命老区
e网托举致富梦
【内容来源:
中国军网部分摘录】千山万水间,一线相连,为遍布全国28个
老区省份1599个老区县(市、区、旗)土特产搭建起平台;
寻常百姓家,用心沟通,为世界各地亿万家庭送去中国革命老区的无污染、原生态纯绿色产品。
坐落在美丽的
海南国际旅游岛省会
海口的
中国老区特产网,搭乘
电子商务“快车”,创新性地提出“以土特产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”的理念,建起了全国首家集革命老区土特产、旅游商品、旅游礼品等特色产品和文化为一体的新型网络
加盟连锁购物平台,拉动了全国革命老区的
经济收益,仅去.年就实现销售额1.2亿元,共筑起了
革命老区子孙后代脱贫致富梦想。
一份周密调查引发思考——
老区土特产走出去有多难
革命老区,英雄的人民为了
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,不惜抛头颅、洒热血。
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的今天,多数革命老区受地理位置、信息不对待等因素制约,
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迟缓。
如何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,改善革命老区人民生活,帮助革命老区人民实现致富梦想?
海南佳友国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、中国老区土特产网负责人杨葱龙带领他的团队,从
五指山到
沂蒙山,从金沙江到万泉河,足迹700余个革命老区县市、7000余家企业工厂进行调查:
革命老区拥有品种繁多的各种名优特产资源,常常因有货卖不出,结果金银财宝变成了树皮烂草,让革命老区土特产走出大山进入大市场,无不是开发老区经济的一条长远捷径,也是助推革命老区人民致富的暖心战略。
革命老区大都集中在交通、信息都较为闭塞的老少边
山区,物流
滞后,
土特产企业普遍规模较小,多数还处于家庭作坊阶段,商品市场意识差,市场推广手段落后,制约着土特产长期走不出当地市场,更不用说流向国内国际大市场。
革命老区土特产进入中心城市市场,难以找不到合适的渠道,尤其是进入大市场需要缴纳各种各样的费用,高昂的物流成本,当地企业及农户根本无法承担。即使自建渠道将其运到中心城市市场,也难以卖出好价钱,甚至会被怀疑为冒牌货。
成事在人,谋事在天。面对革命老区土特产难以“走出去”的种种困境,是消极等
机遇,还是直面
挑战?
电子商务与
土特产结合起来将会带来巨大
潜力,作为敢吃螃蟹第一人,在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(老促会) 的支持争取一些扶持政策下,他们拟借助“网店(
中国老区特产网)+实体店(连锁店)”的B2M2C电子商业模式,希望凭此打通土特产的流通环节,给土特产走向全国市场插上翅膀,让革命老区企业和农民把当地
土特产变成金山银山。
一个大胆设想付诸行动——
“让革命老区土特产真正走出当地市场,运用B2M2C电子商业模式平台,能否真正解决好这一问题,这无疑是一次‘摸着石头过河’的有益尝试。”
中国特产网CEO徐安心满怀感慨地说。
2010年,他们尝试从延安引进一些土特产放到进行自营,率先在海口开了3家专卖店,其中一个位置较好的店高峰时一天的营业额超过3万元。有时,一些老区土特产刚上架便很快就被抢购一空。一路攀升的业绩,坚定了大家做足革命老区土特产的信心。
2011年3月12日,针对我国土特产品销售现状,中国老区特产网正式落户海南国际旅游岛,创新性提出了以土特产而带动老区经济发展的观点,率先将公司发展与老区产业开发、经济发展、农民脱贫致富有机结合,提出并实施了“种、养、产、销一体化可持续发展”的生态农业工程,制定了“网店[中国老区特产网+实体店(连锁店)]”的B2M2C商业模式,打破了了中国土特产品的传统销售模式。同月,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老区的几百家企业参加的招商会,现场与30家大小企业现场签约加盟。
一个圆梦舞台引领发展——
“消费式扶贫”模式创造辉煌(部分摘录)
历经一年的发展,
中国老区特产网开辟的革命老区土特产
电子商务模式真正给革命老区带来
红利?
徐安心的介绍让笔者倍感欣喜。他说,全国革命老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%,老区面积占全国的33%,目.前供货厂家遍布全国28个老区省份200多家,仅去.年一年就实现销售额1.2亿元,开创了对老区“消费式扶贫”新模式,让老区.特产.遍布.全国.各地,真正.拉动了.全国革命老区.的整体经.济收益。
作为中国老区特产在
电子商务市场的重要开端,
中国老区特产网 的上线伊始便承载着“服务三农、关注老区、助力老区经济发展”的历史使命,为老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,也给老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。特别是从建网之初,他们就提出“以土特产带动老区经济发展”的理念,形成了独特的“消费式捐款”观念,以拉升全国人民消费助推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方式。你作为.一个消费者购买老区的特产越多,老区生.产厂家也就.生产的越多,老区的农民就种植.的越多,整个把产业链建立起来,从而真正现实向老区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 。
谈及如何在食品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,
土特产生产缺乏标准,一些传统种植、生产办法,往往都有安全隐患,如农药残留问题、添加剂问题等,而在边远小山区难以引起足够重视,如何才做到防患于未然?
安全问题关乎企业的生死,老区的很多名优特产主要是
农产品,当然还有手工作品,比如说
老粗布、海南砗磲、玳瑁制品,还有一些
工艺品。我们在选择老区名优特产的生产销售合作伙伴上,除了要有严格标准外,应用资本整合一些老区种植、养殖、加工等环节,并对营销形式以及配送体系等环节实施质量监控、进行严格管理,以确保老区名优特产品源头的质量安全。同时,他们十分关注老区当地扶持的一些产业,像山东阳春羊奶和沾化海滋冬枣,他们将其纳入重要合作伙伴,无论是源头上,还是生产深加工,坚持全程介入、全面介入,将其打造成名优品牌推向全国。对于加盟商,他们始终坚持“精品”标准,要求加盟店除了使用公司指定的统一的标识、货架、收银机、POS机等,还要求所有经营商品必须是通过国家“质量安全”认证。对信誉差、无检测能力、无质量保证能力、管理混乱的实体店,一律不允许加盟。
“土特产开展
电子商务,由于省掉了诸多中间环节,销售会比传统渠道要低很多,常常以
物美价廉取胜,尤其是大家在消费老区土特产之时,不仅让土特产要走向全国市场,而且也在帮老区人民提高收入,真正接动全国革命老区的经济效益。”
老区行 第四站 三亚
关注梅山老区大建设
7.月6.日,老区行媒体报道团先后参观了崖城梅山烈士陵园、
梅山革命史馆和梅东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等,并观看了大型歌舞《梅山颂》的表演。
三亚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孙治福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,并与媒体记者一行进行了初步交流。孙治福表示,希望进一步通过媒体平台更好地宣传报道梅山老区建设与发展成就,让社会更加关心、支持老区,让各级政府更加关注、扶持老区,使梅山老区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,从而共同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,为实现“
中国梦”作出应有贡献。
中国老区经济发展基金会管理委员会 负责人表示,此次
“中国梦 老区行”媒体报道团旨在宣传老区历史贡献、优良传统,和老区人民的
创业增收事例,宣扬
艰苦创业精神,动员更多
社会力量关心、帮助
老区建设。
老区行第五站:广元
101岁老红军讲述抗战岁月
【内容来源:
人民网】走出四川广元机场,青山隐隐水迢迢,一栋栋小楼点缀其中,看到眼前的景色,很难想象5·12地震时,这里曾经遭到过巨大破坏。如今,这座女皇
武则天的故里终于以一副
生机盎然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。
有些东西就是要逼出来
“
广元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了,
革命战争时期,是川陕革命根据地,也是
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。”
广元市市长王菲告诉老区行的媒体人员,“这里生态良好,这几年空气优良天数不是364天就是365天,广元还是最早检测PM2.5的地级市。5·12地震后,广元抓住了灾后重建的机会,然而广元如今的
贫困人口还是高达26%,人均GDP只有全国的40%。”不过,广元老区人依然对未来信心满满。他们计划在未来8年里实现全面小康,这就意味着今后必须保持15%的经济增速。“逼上梁山,上梁山不就是逼出来的,有些东西就是要逼出来。”广元市老促会会长赖明扬坚定地说。
而他的底气不是没有根据。经过老促会的牵线搭桥,广元老区中已经悄然发展出了5个特色企业。其中一个就是天湟山核桃公司。在草木葱茏的山区中行驶不久,老区行一行人便来到一座现代化产房前。隔着玻璃,我们看到了一套套全自动的先进设备正有序运作,不停地“吐出”一个个盒装核桃奶。“赚来的钱,他只占两成,其他八成给农民。”赖老指着该公司董事长王少勇说。这位在部队呆了22年的军人,转业后在人民银行、证券公司都任过职。曾经花1万4千元买股票,一下子升到39万多。“产业开发最难,但未来空间最大。”王少勇投资老区核桃显然不是完全为了赚钱。核桃产业到第八年才开始赚钱,前期投入大,周期长,但是他情系老区,也希望在把核桃产业做大做强时,能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。“盛产期年人均收入可以达到8000元。”这样一来,老区就能依靠特色产业造福于民。
老区红色情(部分摘录)
米仓莽莽,宋水汤汤。
老区行一行人顶着炎炎烈日来到东河之滨的旺苍县城。旺苍是一部凝固的历史。1933年,
红四方面军挥师入川,随后,
红四方面军总部等46个党政军机关相继迁往这里。而这片曾经的峥嵘之地如今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——红军城。走入“城内”,老街虽已经过修葺,历史的印记犹在。古朴的四合院,宁静安详,头上匆匆飞过的蜻蜓,角落里静静绽放的花,让人难以想象,徐向前、李先念等诸多革命前辈曾在此运筹帷幄,召开各种政治军事会议,在风雨中艰难反击
日寇。
这里有三街九巷,三街成“丁”字,顺着北边的文昌街,一座历史130余年的小学映入眼帘——
旺苍县东河小学。小学占地不大,但白墙蓝瓦的教学楼却让人耳目一新。“艺术和科技史我们的特色。”校长自豪地说。走入教学楼,间间教室外贴着的不是常见的名人名言,而是
革命先烈的故事,红色的画幅,模糊的革命老前辈照片,无不展现这所
革命小学的特色。
除此之外,这里还有供孩子们阅读的书屋,一本本书整齐地放在书架上,因为书太多,不少书只好用塑料盒装好摆在角落。整个书屋充满生气,“树桩”椅子,彩色壁画,还有一个正捧着书阅读的小男孩,我们一行人经过他也没有抬过一次头!在另外一件艺术品展厅中,孩子们精心制作的作品个个有趣生动:包装盒制作的机器人、一只正在睡觉的陶制小猪、木棍削成的中国龙……
这里的孩子们也许没有最好的奥数培训班,最棒的
篮球场,但他们的天性和创造力显然得到了充分的挖掘,而30年代,这所小学还叫“列宁小学”,面积只有一个四合院,学生不过100来人,
红军在这里为孩子们讲述战争故事,为他们种下期盼胜利的种子,也早就了一代代红色接班人。
为了近距离地感受广元老区的
革命精神,我们又前往拜访了老红军候跃寿同志。这位老人1933年参军,现.在已经101岁。一路开来,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,低矮的民房,这难道是已经享受部级医疗报销标准的老红军的家?我们心中暗暗思量。从一个小门进去后,两栋灰色旧楼映入眼帘,这是典型的老楼房,台阶窄,走廊灰暗,而侯老的家就是其中的一小间两居室。身穿蓝色衬衫的侯老虽然清瘦,却神采奕奕,说话中气十足。有些耳背的他说起过去便滔滔不绝,记忆力好得让在座每一个人都汗颜。他告诉我们,那时候打仗,没有人推辞,给任务就去打。“你也想去打,我也想去打,三天不打仗,心里发慌。”在他的记忆里,1946年3月开始的
四平战役最为惨烈,“我的腿受伤了,肩上都是伤。”老人的左肩明显已经变形了,“当时我带一个连120多人,惨啊,最后只剩下30多人。我们哭了好几天,看到受伤和死去的战友心疼、难受得不行。”
谈起
抗日的那8年,老人显然更加动情。“
七七事变啊,今天就是
纪念日啊。”老人一语惊醒在座所有人,这个日子显然刻在了他的脑海里。在山东
抗日时,他参加了
铁道游击队,因为实在饿得不行,他们便只好去抢粮食,抢到一车,没想到却是
黄豆,他们省着吃,硬是吃了3个月。“好多地方都成了无人区,敌人杀光抢光,都在哭啊。”他们这一代人抛头颅,洒热血,只为心中那份
信仰,这样的信仰孕育了不怕吃苦、不怕牺牲的
革命精神。同行的一位媒体显然深受动容,赶紧在微信上写下了:百岁老人,当谈起过去那峥嵘岁月是,仍然流露出一种革命激情,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。我们
受益匪浅,向您致敬。(《
环球人物》杂志 记者 王寅佳)
老区行 第六站 成都
离开
广元,细雨蒙蒙中,老区行一队人来到了
四川的省会——
成都。巧的是,我们采访的地点居然在杜甫草
堂附近。当年的草堂,风含翠筱娟娟净,雨浥红蕖冉冉香,如今来看,依然俊秀幽静。
这是老区行的最后一站,我们也有幸采访到了德高望重的
冯元蔚老先生。冯老人未到,笑声先到。一件长袖白色衬衫,深卡其裤子,83岁的冯老虽然清瘦,精神状态却很好。他笑呵呵地点起一根烟,便开始与我们畅谈起来。下文是采访实录:
冯老:中国的
老区问题,党中央历来都很关心很重视,但是关心程度、重视程度不是一开始就有的,是逐步在加深加大,特别是锦.涛.同志对
老区问题强调得非常到位,所以各级
政府单位都按照
中央的要求,不断地加大对老区的重视,所以
老区的面貌有很大的改变,但是就全国来讲,四川是比较后进的。比起
江苏等地方,我们算是后进地区。这个后进就跟宣传分不开,所以我们一直觉得这个宣传工作不大到位。不到位呢,首先是怪我们自己(哈哈哈)。
请您评价一下四川老促会在发展四川老区中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?今后还面临哪些问题?
冯老:不光是四川,全国到处都一样。老区要有大发展,面貌要有大改变,主要是从中央到地方,各级党委政府,不断加大政策、项目的
扶持,主要是靠这一头,而这一头呢,这些年,确实是年年都有新内容。所以我们也很有信心(哈哈)。
巴中以前是“四不通”,没有铁路、高速、机场、码头,现.在有三通了,现.在老促会在推进老区建设的过程中,.主要的困难还有哪些?
冯老:困难说到底都是在经济发展速度上面要加快啊,前不久,我们一起研究,一起努力才把老区开发的面有所扩大,但是到现.在为止,还不够理想。老区的梦是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,但是差距很大,难度很大,我们现.在第一个是要把老区纳入党委政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,现.在省政府制定了一个十二五老区发展规划;第二是要纳入
扶贫连片开发,四川是两片,
秦巴山区和
乌蒙山区,一南一北。第三我们通过调查研究,加大宣传力度,来保护文物,提高红军待遇等。现.在任务很艰巨,说是这样说,都是硬着头皮说要实现同步小康,所谓同步
小康,就是人均GDP达到全省平均水平,2012年
四川省人均GDP2.6万人民币,巴中只有1万左右,所以全国GDP增长7.5%左右,那实现全面小康,四川GDP增长就要12%,像
巴中、
广元等地就要13.5%。这任务艰巨得很啊!
冯会长,您在
政协工作过,在老促会也工作过,您能不能把政协和老促会放在一起,说说老区的工作?
冯老:一个呢,我们内部机构设置方面,我就从
省政协得到启发,先搞了4个专门
委员会,现.在又增加了个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等,因为我感到政协的工作里,专委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,几个专委会就把工作全面铺开了。一开始,还有人担心,不让我们成立,我们就成立临时工作组,最后还是成立了专委会。还有一个是人员交往方面,我们省老促会里,两个副会长是省人大的常务副主任,一位副会长是省政协的常务副主席,这样从上层人员交往方面,自然地把能结合的工作都结合起来了。
老促会做了这么多事情,地方百姓的反馈如何?还有对老促会的资金监管怎么样?
冯老:人民满意度我们没有专门调查过,人民满意不光是省老促会的问题,我们市、镇、县、区老促会大多是求救于省老促会,所以好多地方难题的解决,困难的克服,我们都是被动的,是他们找上门来后,我们才千方百计帮他们解决。解决一批,下面感谢一批(哈哈哈)。市、镇、县老促会对我们省老促会期望值太高,所以我经常跟他们讲,要依靠自己,我们只能尽力而为。报的希望太大,你们要失望(哈哈)。
老区农业农村的发展,目.前是什么样的情况?
冯老:老区的农民应该是农村的重中之重,应该优先扶持。刚才也讲了,按照现.在的发展水平,我们和相对发达的地方,是跟不上,别人走一步,我们得走两步,不然要同步达到小康,确实是太难了。面对革命老区这样一种困境,我们自己不能够停步不前,从此不说话不行,该说的还是要说,该争取的还得争取。千方百计吧,对老区大片的贫困地区更要多加关心,前进的脚步快一点。
记者手记: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匆匆而逝,整个过程中,冯老时不时会发出爽朗的笑声,让在座每一个人都感到轻松愉悦。虽然年事已高,冯老的思路却非常清晰,当我们不得不借助于纸笔时,他却根本不用记问题,悠然地点着烟,缓缓道来。临别前,他耐心地与每一个人握手留影,望着他瘦削的身影,我们衷心祝愿冯老身体康健,愿老区走上生态发展之路,愿在不久的将来,老区的百姓能安居乐业,不用外出打工就能过上好日子。